市场渐活跃 消费正复苏 [2023-01-04]
有行业人士建议,与其盲目否定养生传统,不如用市场手段和企业责任来约束,即应该借助良币驱逐劣币方式,让市场份额向优秀的品牌集中,形成行业规范。
她期待在华大智造等测序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及广大践行者的努力下,基因组科技将更加接地气,逐步渗透并融入日常医学实践的方方面面。凌博士表示,志诺维思将与华大智造在构建WES免疫基因组一体化解决方案方面进行实质性合作,共同建立从测序到肿瘤免疫基因组数据分析报告的标准化体系,为医疗机构提供完整解决方案。
康为世纪李明杰上海锐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王婷婷博士在《基于国产测序技术的研究:微生物组与肿瘤免疫疗效的关系》报告中指出,微生物的快速发展要归功于测序技术,使得宏基因组测序成为可能。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王艺杨爽老师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向现场嘉宾回顾了华大智造在测序技术研发上所取得的成果,以及华大智造自主测序平台为行业研究所带来的突破。开幕式 上海市科委生物医药处董树沛老师、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王艺处长及华大基因集团执行副总裁杨爽老师为大会致开幕辞。NODE是新一代生物组学数据汇交管理平台,用户可以储存发布数据,也可以搜索感兴趣的数据,NODE可以为用户提供数据分成分级管理,用户可以像网盘一样管理自己的数据。志诺维思CEO兼首席科学家凌少平博士专题讨论|测序技术的发展、创新与转化应用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陈芳博士在论坛上介绍了stLFR全基因组建库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她介绍了stLFR技术的最新数据和变异检测表现,展示了stLFR在平衡易位,无创胎儿基因组检测方面的应用进展。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陈芳博士南京诺唯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韩锦雄博士在论坛上介绍了基于MGI测序平台的高通量建库试剂开发。也正在把人们对疾病的认知和防控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精准医疗和精准健康就是基因科技的代表作。孤儿药具有研发难度大、成本高、目标市场小、获利能力差等特征,因此最初很多药企并不愿涉足该领域。
目前国际上已确认的罕见病超过7000种,约占人类疾病的10%左右,影响着全球约6%-8%的人口。目前,孤儿药已成为医药行业最盈利的板块之一。盘点 | 2018美FDA批准的81个孤儿药适应症 2018-12-13 11:59 · 李华芸 仅在2018年(截止12月10日),FDA就授予了314个孤儿药资格,81个孤儿药适应症获得批准 图片来源:Pixabay本文转载自新浪医药。虽然每种罕见病涉及的患病人群较少,但整个患者群体十分庞大,而与此同时,全球已上市的孤儿药只有不足600种。
近些年来,很多跨国制药巨头都纷纷加入了孤儿药研发行列,并已收获了重磅回报。在孤儿药开发领域,美国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新浪医药根据OOPD公共数据库对2018年以来批准的孤儿药适应症的信息汇总如下:(新浪医药编译/newborn,编辑/Kerr)。其中,今年批准孤儿药适应症数量已经打破了过去35年来的最高纪录(2017年为80个)。这也是2017年孤儿药资格授予总数大幅飙升的原因(见下图2017年数据)。仅在2018年(截止12月10日),FDA就授予了314个孤儿药资格,81个孤儿药适应症获得批准。
2017年6月,美FDA发布孤儿药现代化计划,提出在90天内处理所有提交时间超过120天的孤儿药资格申请,且此后所有新申请须在90天内给予回应。中国大陆地区则定义为患病率在1/50万或1/1万(新生儿)的疾病。孤儿药(Ophan Drug)是指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罕见病的药品,而罕见病是一类发病率极低疾病的总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患病人数占总人口0.65‰~1‰的疾病即可被定义为罕见病。
不过,世界各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对罕见病的认定标准存在一定差异。例如,美国将罕见病定义为每年患病人数少于20万人的疾病。
美国最早于1983年1月4日颁布《孤儿药法案》(ODA),之后又推出了孤儿药审评的特殊待遇,再加上临床研究和测试费用享受50%税收抵免、处方药用户收费减免以及药物获准后享有7年市场独占期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使得孤儿药的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制药企业对孤儿药的开发热情也持续升温。根据德勤2018年3月发布的报告,在未来5年,全球孤儿药市场总值预计将翻一番,并在2022年达到2090亿美元,占全球处方药市场份额的21.4%。
截至目前,FDA已授予4821个孤儿药资格,批准752个孤儿药适应症可以预见的是,此次的带量采购正值中国推动更广泛采用仿制药以降低整体医疗支出,并将新型创新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的当口,是整个国家医改部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外媒:带量采购对外资药企产生威胁 2018-12-13 11:58 · 李华芸 12月7日,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正式公示。政府卫生部门和药监机构还将编制并积极更新药物清单,鼓励公司生产仿制药。降价的规模似乎超出了市场预期,这次的范例也对此次竞标中并没有怎么降价的生物制药公司产生了寒蝉效应,Fiercepharma表示。其次是,医保支付的话语权将进一步增强,12月9日,国家医保局就带量采购答记者问的内容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Fiercepharma报道称,中国采用了一种新的采购方案来削减仿制药成本,很多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失去了中国的主要市场份额,惨败滑铁卢。该政策还明确指出,专利强制许可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关键药物短缺的善意选择。
另外,国务院颁布的法令称,知识产权保护将被调整为在专利持有人和公众利益之间取得平衡,并将加强反垄断执法。据彭博社报道,自从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公示后,周四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下跌8.4%,创自2009年以来的最大跌幅。
更不用说这是第一次‘保证采购数量的药品带量采购招标计划。虽说带量采购是中国药圈的事儿,但是也引发了众多外媒的高度关注。
这些药物在国内都有仿制药,包括很多著名品牌,如辉瑞的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阿斯利康的可定(瑞舒伐他汀),赛诺菲的波立维(氯吡格雷),吉利德的抗病毒药韦瑞德(替诺福韦酯)(由GSK在中国销售),诺华的格列卫(伊马替尼) 和礼来的爱宁达(培美曲塞)等。该消息一经公布,便引发了医药圈儿大地震。但是不论如何,带量采购是大势所趋,无法顺应时代的,必将被淘汰。正如阿斯利康副总裁刘谦所言,就如南极冰山融化了不会冻回去一样,医药行业也翻篇了,你不跟上,那就byebye了。
外媒的担忧由来已久此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就有外媒表示,这些推广仿制药的措施将对外国制药商在创新药物方面的利益构成潜在的威胁。即便是中国的CRO巨头药明康德,也下跌超过6%。
据报道,对于有3个或3个以上投标人的药品,将自动选择最低的投标价格。对于所有生物制药公司而言,无论是国外公司还是国内公司,在此次带量采购中一旦竞标成功无疑是踏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这盘医改的大棋下得正酣,已无退路。最后,只有阿斯利康的EGFR抑制剂易瑞沙(吉非替尼)和百时美施贵宝的降压药蒙诺(福辛普利)赢得了与仿制药的斗争。
例如,正大天晴制药公司为了赢得乙肝治疗恩替卡韦(这是百时美施贵宝Baraclude的仿制药)的合同,将其价格降低了90%。未来已来,扶稳坐好据医药界人士透露,此次带量采购将带来两个明显的结果,首先是,外企降价保市场可能进一步加剧大量裁员,今年上半年众多跨国药企裁员潮想必大家并不陌生,而此次众多外企在带量采购中受挫,可能导致新一轮的裁员开始,毕竟要活下去。据报道,华海药业中标数最多,总共6个,股票攀升3%。一方面,它意味着不需要花费大量努力去做营销,市场份额也会有所保证,另一方面,价格显著降低可能会面临利润降低的风险。
该清单将包括罕见疾病,主要传染病和儿科治疗的药物,以及稀缺的重要药物。而虽然中国本土公司险胜,但是也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赢家。
长期以来,国内普遍认为原研药优于仿制药,凭借一些传统药物,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中发展迅速,此次与仿制药的巷战肉搏,也让外媒感叹,随着中国逐步开展国产仿制药与原研药之间生物等效性评估后,跨国药企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意见指出,仿制药企业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相比之下,其他公司则需承担25%的所得税率。
至少可以说,这场首轮比赛的战斗是极其残酷的。MSCI中国医疗保健指数创2009年后最大跌幅事实上,不仅跨国制药公司受挫,国内制药企业也是一片惨淡,4+7结果一经公示,医药股大幅下跌。
最新留言